Vim 簡介
1. 什么是 Vim?

Vim 是 Bram Moolenaar 寫的開源編輯器,并在 1991 年發(fā)布于Unix 平臺。是 Linux 操作系統(tǒng)中最常用的編輯器之一。它的前身是 Vi 編輯器,可以說 Vim(Vi IMproved) 是 Vi 的加強版。Vim 繼承了 Vi 編輯器大多數(shù)的特性,并在此基礎(chǔ)上擴展了許多更加強大的功能,因此目前大多數(shù)類 Unix 平臺上已經(jīng)默認安裝 Vim 編輯器。
2. Vim 的特性
Vim 作為當下最流行的編輯器之一,它有以下特點:
- 內(nèi)存占用低;
- “模式” 編輯器;
- 可配置性強:按需配置相應功能,可以保存在 vimrc 中;
- 插件擴展:可以通過不同插件來擴展Vim的功能,既可以保證 Vim 強大,還能保證 Vim 簡潔;
- 支持多窗口;
- 支持多標簽;
- 支持宏。
3. Vim 的版本
自 1991 年 11 月 2 日 Vim 1.14 版本首次發(fā)布至今,Vim 一共經(jīng)歷了一下幾個重要的版本迭代:
- 1991 年 11 月 2 日,Vim 1.14:首次發(fā)布(Fred Fish disk #591);
- 1992 年,Vim 1.22 開始移植到 Unix平臺。至此 Vim 開始與 Vi 并駕齊驅(qū);
- 1994 年 8 月 12 日,Vim 3.0 支持多個緩沖區(qū)和窗口;
- 1996 年 5 月 29 日,Vim 4.0 支持圖形用戶界面(主要由Robert Webb提供);
- 1998 年 2 月 19 日,Vim 5.0 支持語法著色/高亮顯示;
- 2001 年 9 月 26 日,Vim 6.0 支持折疊,插件,垂直分割;
- 2006 年 5 月 8 日,Vim 7.0 支持拼寫檢查,自動補齊,撤消分支,標簽;
- 2016 年 9 月 12 日,Vim 8.0支持新增作業(yè),異步I / O,本機包等等特性。
4. 為什么使用 Vim?
Linux 平臺上有很多的開源編輯器,出了 Vim 之外,比較流行的還有像 Nano,Emacs等等老牌編輯器。這些主流編輯器中尤其是 Vim 和 Emacs 是程序猿們爭論最多的兩種編輯器。
4.1 Nano 編輯器
Nano 編輯器操作和功能都比較簡單,一般的開發(fā)需求基本都能滿足,但是對于重度開發(fā)來說 Nano 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所以,如果 Nano 比較適合新手使用。
但是我們總歸要一步步的成長,當以后 Nano 并不能滿足你的開發(fā)需求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更換,費時費力。所以,如果你想尋找一款能夠一直跟隨你成長的編輯器的話并不推薦 Nano。
4.2 Vim 和 Emacs
這兩個編輯器同樣都可以說是相當長壽的老牌編輯器(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去了解下 Emacs 編輯器的歷史)。用來作為開發(fā)編輯器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但是相對來說 Vim 的操作相對來說比 Emacs 更加簡單。而且 Vim 不論你是開發(fā)人員,運維人員或者是測試以及其他 IT 相關(guān)人員,對于各種場景跨度使用方面來說 Vim 都要超過 Emacs。
所以在這里我更加推薦大家使用 Vim。
5. 學習基礎(chǔ)
- 雖然 Vim 也支持 Windows 平臺,但是 Vim 更加適用于命令行環(huán)境。所以推薦使用 Linux 平臺;
- Virtualbox 虛擬機平臺和相應得 Centos 8 虛擬機 ;
- 能夠簡單了解基礎(chǔ)的 Linux 命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