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答

TA貢獻(xiàn)1827條經(jīng)驗 獲得超9個贊
性能是很大的原因。創(chuàng)建一個新切片并將所有元素復(fù)制到它上面是昂貴的,因此切片代碼不會無緣無故地復(fù)制。但是,如果超出了切片的容量,它會通過復(fù)制底層切片以適當(dāng)?shù)牧吭鲩L。這意味著返回的切片append可能與您傳入的切片不同。
首選的使用方式是:
args = append(args, newarg)
如果您采用子切片,容量保持不變,但您對切片的看法會發(fā)生變化。這意味著丟失的元素仍然存在,但在新切片的邊界之外。
這解釋了代碼的奇怪輸出。您append每次都打印結(jié)果但不存儲該結(jié)果,這意味著args與您打印的結(jié)果不同。
初始args切片有 3 個元素大。對于每個索引i- 也就是說 for 0, 1and 2- 你取一個子切片args[:i]并將數(shù)組剩余部分的所有元素附加args[i+1:]到它。這意味著對于:
i args[:i] args[i+1]... Result args
0 {} {"3", "8"} {"3", "8"} {"3", "8", "8"}
1 {"3"} {"8"} {"3", "8"} {"3", "8", "8"}
2 {"3", "8"} {} {"3", "8"} {"3", "8", "8"}
tl;dr 你應(yīng)該總是保存 的結(jié)果append,如果你想制作一個副本以便你可以改變它,那么你自己制作一個副本。

TA貢獻(xiàn)1850條經(jīng)驗 獲得超11個贊
Append 總是嘗試修改底層數(shù)組。
讓我們看一下循環(huán)的第一次執(zhí)行
append(args[:0], args[0+1:]...)
這樣做是將切片 {3,8} 附加到切片 {},因為 args[:0] 為您提供了一個在數(shù)組開頭結(jié)束的空切片。這就是為什么你的數(shù)組作為 [3 8 8] 出現(xiàn)的原因,因為 3 8 被附加到數(shù)組中。在 wiki 上閱讀有關(guān)此內(nèi)容的更多信息。
您可以使用 make 設(shè)置默認(rèn)容量,即
args := make([]string, 0, CAPACITY)
您還可以檢查切片的容量
a := []int{1,2,3}
fmt.Println(cap(a))
>>> 3
最后,如果您不想像 Elwinar 的回答那樣每次都重新復(fù)制數(shù)組,我建議將兩個切片 a[:i] 和 a[i+1:] 傳遞給函數(shù)。

TA貢獻(xiàn)1811條經(jīng)驗 獲得超6個贊
Go 編程語言規(guī)范
追加和復(fù)制切片
內(nèi)置函數(shù) append 和 copy 輔助常見的切片操作。對于這兩個函數(shù),結(jié)果與參數(shù)引用的內(nèi)存是否重疊無關(guān)。
可變參數(shù)函數(shù) append 將零個或多個值 x 附加到類型 S 的 s 中,該類型必須是切片類型,并返回結(jié)果切片,也是 S 類型。值 x 被傳遞給類型為 ...T 的參數(shù),其中 T是 S 的元素類型,適用相應(yīng)的參數(shù)傳遞規(guī)則。作為一種特殊情況, append 還接受可分配給類型 []byte 的第一個參數(shù)和字符串類型的第二個參數(shù),后跟 ...。這種形式附加字符串的字節(jié)。
append(s S, x ...T) S // T is the element type of S
如果 s 的容量不足以容納附加值,則 append 分配一個新的、足夠大的底層數(shù)組,該數(shù)組既適合現(xiàn)有切片元素又適合其他值。否則, append 會重新使用底層數(shù)組。
s0 := []int{0, 0}
s1 := append(s0, 2) // append a single element s1 == []int{0, 0, 2}
s2 := append(s1, 3, 5, 7) // append multiple elements s2 == []int{0, 0, 2, 3, 5, 7}
s3 := append(s2, s0...) // append a slice s3 == []int{0, 0, 2, 3, 5, 7, 0, 0}
s4 := append(s3[3:6], s3[2:]...) // append overlapping slice s4 == []int{3, 5, 7, 2, 3, 5, 7, 0, 0}
var t []interface{}
t = append(t, 42, 3.1415, "foo") // t == []interface{}{42, 3.1415, "foo"}
var b []byte
b = append(b, "bar"...) // append string contents b == []byte{'b', 'a', 'r' }
函數(shù) copy 將切片元素從源 src 復(fù)制到目標(biāo) dst 并返回復(fù)制的元素數(shù)。兩個參數(shù)必須具有相同的元素類型 T,并且必須可分配給類型為 []T 的切片。復(fù)制的元素數(shù)是 len(src) 和 len(dst) 中的最小值。作為一種特殊情況,copy 還接受可分配給類型 []byte 的目標(biāo)參數(shù),并帶有字符串類型的源參數(shù)。這種形式將字節(jié)從字符串復(fù)制到字節(jié)片中。
copy(dst, src []T) int
copy(dst []byte, src string) int
例子:
var a = [...]int{0, 1, 2, 3, 4, 5, 6, 7}
var s = make([]int, 6)
var b = make([]byte, 5)
n1 := copy(s, a[0:]) // n1 == 6, s == []int{0, 1, 2, 3, 4, 5}
n2 := copy(s, s[2:]) // n2 == 4, s == []int{2, 3, 4, 5, 4, 5}
n3 := copy(b, "Hello, World!") // n3 == 5, b == []byte("Hello")
不要使用 append 覆蓋您的輸入。為您的輸出使用單獨的變量(函數(shù)參數(shù))。例如,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args := []string{"2", "3", "8"}
fmt.Println(args)
funcArg := make([]string, len(args)-1)
for i := range args {
copy(funcArg, args[:i])
copy(funcArg[i:], args[i+1:])
fmt.Println(funcArg)
}
fmt.Println(args)
}
輸出:
[2 3 8]
[3 8]
[2 8]
[2 3]
[2 3 8]
- 3 回答
- 0 關(guān)注
- 189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