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

TA貢獻1858條經(jīng)驗 獲得超8個贊
如果內(nèi)置append()函數(shù)有足夠大的容量來容納指定的元素,則內(nèi)置函數(shù)使用指定的切片來追加元素。
但是如果傳遞的切片不夠大,它會分配一個新的、足夠大的切片,將元素從傳遞的切片復制到新切片并將元素附加到新切片。并返回這個新切片。從append()文檔中引用:
append 內(nèi)置函數(shù)將元素附加到切片的末尾。如果它有足夠的容量,目標將被重新切片以容納新元素。如果沒有,將分配一個新的底層數(shù)組。Append 返回更新后的切片。因此有必要將 append 的結果存儲在保存切片本身的變量中:
制作切片時,make如果長度和容量相同,可以省略容量,此時默認為指定長度:
// These 2 declarations are equivalent:
s := make([]int, 2, 2)
s := make([]int, 2)
另請注意,append()在切片的最后一個元素之后追加元素。并且上面的切片len(s) == 2在聲明之后就已經(jīng)有了,所以如果你只向它附加 1 個元素,它會導致重新分配,如本例所示:
s := make([]int, 2, 2)
fmt.Println(s, len(s), cap(s))
s = append(s, 1)
fmt.Println(s, len(s), cap(s))
輸出:
[0 0] 2 2
[0 0 1] 3 4
所以在你的例子中你應該做的是這樣的:
s := make([]int, 0, 10) // Create a slice with length=0 and capacity=10
fmt.Println(s, len(s), cap(s))
s = append(s, 1)
fmt.Println(s, len(s), cap(s))
輸出:
[] 0 10
[1] 1 10

TA貢獻2037條經(jīng)驗 獲得超6個贊
它主要是一種優(yōu)化,它不是唯一的,其他語言中的類似結構也有。
當您追加超過容量時,運行時需要為新元素分配更多內(nèi)存。這代價高昂,而且還會導致內(nèi)存碎片。
通過指定容量,運行時預先分配所需的內(nèi)容,并避免重新分配。但是,如果您事先不知道估計容量或它發(fā)生了變化,則不必設置它,運行時會重新分配所需的容量并自行增加容量。
- 2 回答
- 0 關注
- 296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