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串中關于strcat的疑問
char?a[9]="hello?"; ????char?a1[]="world"; ????strcat(a,a1); ????printf("%d",strlen(a)); ????printf("%s",a);
這段代碼中字符串a的內存空間不足,但輸出無錯,且strlen(a)=11不變,這是為什么呢?
char?a[9]="hello?"; ????char?a1[]="world"; ????strcat(a,a1); ????printf("%d",strlen(a)); ????printf("%s",a);
這段代碼中字符串a的內存空間不足,但輸出無錯,且strlen(a)=11不變,這是為什么呢?
2017-11-22
舉報
2018-02-12
百度到的,我懂了,你看看
這個函數的參數是指針類型,函數中也只是通過指針來讀寫這些內存,編譯器無從得知這幾塊內存到底多大,所以編譯階段編譯器不會報錯。
函數的行為大致就是先找到第一個參數所指的內存中字符串結尾的位置,然后從此處開始依次寫入第二個參數中的字符...直到寫完。函數也根本不知道第一個參數所指的內存空間到底夠不夠大,所以函數本身也不會對此檢查。
而在運行時,如果向第一個參數處寫入了過多的字符,則有可能會引起問題,也有可能不會:
假如第一個參數所指的內存空間后面的內存剛好也是可讀寫的,那么函數就繼續(xù)向其中寫入字符,雖然這已經是算寫“越界”了,但函數不知道啊。 這樣后面輸出時就會把這字符串完整地輸出。
但假如第一個參數所指內存后面不可寫,到函數寫越界時就會引起運行時錯誤。
所以這樣的代碼在很多時候不會觸發(fā)運行時錯誤而運行出看似正確的結果,但這是非常錯誤的代碼! ?即便后續(xù)的內存是可寫的,但也許其中存著其他數據,寫越界就有可能覆蓋這些數據,引起其他bug,這是嚴重的安全隱患! 其實所謂“緩沖區(qū)溢出漏洞”大致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