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 -webkit-bo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fle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flex;
2017-05-25
display: -webkit-bo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flex;
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ms-flexbox;
display: -moz-box;
display: flex;
2017-05-25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邏輯像素等于物理像素
邏輯像素等于物理像素
2017-05-25
我覺得吧,是老師有些東西沒有講清楚,所以有人覺得混亂,這個課程里面只講了兩個視口,布局和可視化。在ppk的書里講了3個,加上一個理想視口,也就是設(shè)備獨立像素的大小。布局視口是一個瀏覽器固定大小的視口,用來布局,然后可視化視口來進行縮放顯示頁面的。但是在頁面寬度大小大于布局視口的時候,老師沒有仔細(xì)講,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滾動條。這里是因為可視化視口進行了縮放導(dǎo)致的,所以我們在后面禁止頁面的可視化視口進行縮放。出現(xiàn)滾動條的必要條件不是頁面的寬度大于布局視口,而是大于布局視口寬度的一定比值之后才會出現(xiàn)滾動條。后面又讓width=device-width,可視化視口=布局視口=理想視口。大概就是這樣。
2017-05-22
總算是理解了 先算ppi 再得到對應(yīng)的dpr 以常見的5.7寸 1920*1080屏做例子 那就是1920的平方加1080的平方和開根得到386ppi>320ppi 那么縮放比的dpr=2.0 那么1邏輯像素就等于4個設(shè)備像素 形象點就是由一個“口”變成的“田” 那么長寬就各是2倍的關(guān)系 高就是1920/2=960px 寬就是1080/2=640px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