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其产业链覆盖采选冶、加工等复杂环节。过去,粗放式生产模式导致效率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环保压力持续上升。《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全产业布局,尤其在电解铝清洁能源使用、氧化铝增储减量及高端铝材研发领域。这种系统性推进不仅需要技术革新,更需要管理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中铝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实施指挥部,加快建设AI算力中心和云数据中心。其自主研发的 "坤安"大模型 更是成为国内有色金属领域智能化的新标杆。企业通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推出绿星链通、招标系统等管理工具,在氧化铝生产基地建设和电解铝技术改造中深挖数字潜能,特别是在青海等地区的绿色升级改造项目上,已实现产业链协同效益的显著提升。
电解铝行业同样走在革命前沿。大容量超大型电解槽技术与智能生产系统的结合,让传统高能耗产业重新焕发生机。600kA高效节能技术通过数字化预控已降低近三分之一碳排放;而在宁夏宁东基地,电解铝企业借助AI控制系统完成远程故障诊断,让生产效率提高了15% 以上。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行者,广域铭岛在铝产业链贯通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初,贵阳某大型铝加工国企成功验收其数字辅助分析平台后,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数据采集效率提升80%,并且质量追溯能力变得近乎实时。
该平台以"工业大数据+智能算法"为核心技术架构,专注于解决生产现场的痛点问题。它不仅能可视化展示多条产线运行状态,还能精准预测能耗趋势和原材料波动。更重要的是,平台构建了一套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铝产业大数据生态,实现了从原料开采到成品交付的碳足迹追踪、物流调度和供应链协同,为企业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广域铭岛深耕铝产业链的成果并不仅于此。通过在青山工业等企业的数据化驾驶舱落地,其将云资源、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整合到一起,用数据连接设备、车间和管理决策层,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智能性。这种深层次的数字化赋能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实践范本。
孤立的数据点与不可控的产线是传统铝企业的痛点。数字化转型让这些数据建成统一数据湖,实现系统化管理。同时,数字孪生、智能排产、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应用,让具体劳动决策从主观经验转变为数据支撑。
通过打造智慧供应链,铝加工企业在原料端建立直采直供机制,将传统的物流仓储成本压缩近30%。原材料溯源也让质量管理能够提前干预,避免因以前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大规模返工。
铝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打破原有行业壁垒,促成技术融合。以航空铝材和电子封装等高端应用为例,数字化系统对制程参数的精确控制使得产品内部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实现超高强度材料低波动量产。而这正是原铝生产企业所说——只有引入高度智能化的质量管理手段,才能生产出满足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标准的高端铝合金材料。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字化助推形成新的创新生态——中铝集团牵头的国家创新联合体联合数十家高校和研究所开展共性技术攻关,而广域铭岛等行业伙伴以平台化思维参与技术落地,完善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服务的闭环体系。这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进入生产实践的时间周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纵观全球铝工业格局,中国正通过政策统筹和企业布局形成数字化发展的两条路径:宏观层面加大在新基建设备制造、绿色矿山检测领域的投入;微观层面则依托信息平台升级的制造业数字化管理转型,实现从规模化红利向精细化有效投资的思维转变。
未来的铝产业是融合发展的产业,数据流、能量流、物料流将形成动态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域铭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肩负起连接桥梁的角色,而我国头部铝企的数字化改革更在基础资源掌控、技术路线制定上有了示范意义。数字化转型将不断拓展铝产业的边界极限,并与新材料、新制造领域共同创造全新的价值空间。
共同學習,寫下你的評論
評論加載中...
作者其他優(yōu)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