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中的技术问题:不是节奏快了,质量就能好
“我们做敏捷。”这句话现在很多技术团队都在说。但真正能做到高效迭代、高质量交付的并不多。更多时候,所谓的“敏捷”只是流程形式的堆叠:站会、冲刺、复盘、看板一应俱全,代码却越来越乱,测试跟不上,部署经常翻车。
敏捷开发的问题,不在流程,而在技术体系是否能支撑高频交付。本文总结几个敏捷开发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给出改进建议,供参考。
一、任务拆解过粗,交付粒度失控
敏捷迭代要求“小步快跑”,但很多团队依然习惯把一个模块功能打包成一个大任务,导致:
- 代码提交量动辄上千行
- 合并冲突频发,Review 压力大
- 无法做到持续交付,甚至无法验证中间成果
示例问题:
任务:开发用户管理模块
耗时:5天
提交:+2800 行
结果:功能未按时交付,bug 多,测试延迟两天
改进建议:
- 每个任务只解决一个问题,控制在1-2人天内完成。
- 避免大合并,优先采用增量提交与模块隔离。
- 审查时重点检查变更范围是否聚焦,不要让一个任务“顺手改了半个项目”。
二、测试跟不上节奏,质量难以保障
敏捷节奏快,但质量不能靠信心来保证。很多团队口头说“先跑起来”,但缺少基础测试机制,交付质量波动极大。
常见表现:
- 只测主流程,边界条件没人管
- 每次版本临近才集中测试,问题扎堆
- 开发改了逻辑,却忘了通知测试或写验证用例
技术应对:
# 价格计算逻辑的单元测试
def test_vip_discount():
user = User(level='vip')
order = Order(items=[Item(qty=2, price=50)], user=user)
assert calc_price(order) == 90.0 # 100 * 0.9
- 建立覆盖关键逻辑的单元测试
- 每次功能变更时,同步添加或调整测试
- 让测试成为开发的一部分,而不是交付前的补救措施
三、快速开发掩盖了技术债积累
敏捷并不等于“赶工”,但在实际落地中,开发往往被需求推着跑,缺少时间做设计和重构,技术债越积越多。
技术债典型表现:
- 多处重复逻辑难以维护
- 数据结构设计失衡,扩展性差
- 模块耦合严重,任何修改都容易引发连锁问题
示例反模式:
# 订单价格逻辑分散在多个模块
def get_total_price(order): ...
def calculate_checkout(order): ...
def apply_discount(order): ...
建议:
- 每次迭代预留时间处理历史遗留代码
- 对核心业务规则建立集中统一的封装
- 把“可维护性”作为交付的一部分进行评估
四、协作链条断裂,代码交付缺乏同步机制
敏捷要求团队高频沟通,但如果开发、测试、产品之间协作机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
常见问题:
- 产品变更未及时同步到开发
- 后端接口调整未通知前端
- 上线时临时找人处理配置文件
技术改进方向:
- 保持接口规范透明,使用文档或示例接口进行交互协作
- 每次接口或数据结构变更,强制写清影响范围
- 推行自动化校验(如契约测试、回归测试等)提高变更可控性
五、敏捷流程过度形式化,开发者失去主动性
当敏捷流程变成“完成故事点、站会打卡、按时合并”的作业时,开发很容易陷入“只管写代码”的思维模式,忽视技术质量、业务目标和团队协作。
不良现象:
- 估点报得保守,不是为了评估复杂度,而是“别背锅”
- 站会不说问题,只说进度,变成例行公事
- 冲刺回顾没人提技术改进,只有“沟通不到位”这类套话
建议:
- 让技术成员参与需求讨论,了解目标与背景
- 冲刺评审不仅评功能,还应提技术视角的观察
- 设立“技术回顾会”,反思代码质量与工程效率,持续演进
六、持续交付无法落地,部署流程靠人肉
敏捷推崇持续交付,但如果部署流程混乱、不透明、不稳定,那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再快也会倒。
典型问题:
- 发布依赖手动打包、远程登录、改配置
- 回滚无版本标识,完全凭经验处理
- 多环境切换靠复制粘贴脚本,出错率高
技术基础建议:
- 让部署变成“代码的一部分”,由版本控制系统驱动
- 保持构建、测试、部署过程标准化和可复用
- 所有变更都应留下可追踪记录,支持版本回溯和快速回滚
写在最后:敏捷不是流程的胜利,而是工程能力的体现
敏捷的本质,是让团队更快更稳定地交付有价值的产品。而这背后必须有技术基础作为支撑——包括清晰的任务管理、高质量的代码、合理的测试策略、可靠的发布流程,以及协作顺畅的工作方式。
流程走得再好,如果代码写得乱、测试跟不上、交付不稳定,那只能是“看起来很敏捷”。
真正的敏捷开发,应该体现在下面这些“结果”上:
- 每一轮迭代都能交付可验证、可上线的功能
- 每一段代码都有测试保障,修改可控、发布稳定
- 团队成员之间边界清晰但配合默契,问题能早暴露、早修复
当这些基础逐步构建起来,敏捷才不是表演,而是能力。
共同學(xué)習(xí),寫下你的評論
評論加載中...
作者其他優(yōu)質(zh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