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色在线视频,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av18,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孙宇晨将参加特朗普的晚宴

為了賬號(hào)安全,請(qǐng)及時(shí)綁定郵箱和手機(jī)立即綁定

為什么重復(fù)的GET請(qǐng)求變慢了?

標(biāo)簽:
JavaScript

最近在研究慢请求监控的问题,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代码:在网页端(index.html)通过fetch函数向服务端获取数据,然后打印请求耗时。

function requestData() {
    let start = new Date();
    fetch("http://localhost:3000/company/basic")
        .then(res => {
            return res.json();
        })
        .then(res => {
            let span = new Date() - start;
            console.log("span:", span);
        });
}
requestData();

在服务端通过setTimeout延时1500s才返回数据(服务端使用ExpressJS)。

app.get("/company/basic", (req, res) => {
    setTimeout(function() {
        res.send({ hello: "Hello Fundebug!" });
    }, 1500);
});

不出所料,span数据都略微大于 1500。

而后,我突发奇想,假设我同时发送多个请求会怎么样呢?于是有了如下代码:

[1, 2, 3].forEach(function() {
    requestData();
});

结果好像也没问题,在 Chrome 浏览器下面是这个效果:

接入 Fundebug 慢请求监控测试

于是愉快地接入 Fundebug 监控:

<script
    src="https://js.fundebug.cn/fundebug.1.9.0.min.js"
    apikey="API-KEY"
></script>

并设置如果请求时长超过 2 秒就上报:

if ("fundebug" in window) {
    fundebug.httpTimeout = 2000;
}

本以为刷新页面,应该不会收到报错。

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Fundebug 收到 2 个慢请求报错。

这不科学啊!

点开错误详情,可以看到具体的报错信息。一个请求耗时 3018 毫秒,一个请求耗时 4525 毫秒。

也就是说,第一个请求没问题,假设是 1500 毫秒。我们把三个请求的时间放一起看看有何规律:1500,3018,4524。他们近似成等差数列,相差 1500 毫秒。于是,我怀疑三个请求是一个一个阻塞式的,而不是并发的。

测试并发请求不同 API 的情况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将测试改为请求三个不同的 API 接口。

服务端代码:

app.get("/company/basic", resp);
app.get("/company/basic1", resp);
app.get("/company/basic2", resp);

function resp(req, res) {
    setTimeout(function() {
        res.send({ hello: "Hello Fundebug!" });
    }, 1500);
}

网页端代码(requestData函数传入请求的 URL):

[
    "http://localhost:3000/company/basic",
    "http://localhost:3000/company/basic1",
    "http://localhost:3000/company/basic2"
].forEach(function(item) {
    requestData(item);
});

为了获取请求数据,将httpTimeout改为 1500。

if ("fundebug" in window) {
    fundebug.httpTimeout = 1500;
}

Fundebug 捕获三个请求的时间,分别为 1526,1525,1529。

至此大体验证了刚刚的假设:对同一个 API 接口的并发请求会被阻塞,对不同的 API 接口并发请求正常执行。

那么为什么会被阻塞呢?意图何在?接下来慢慢给各位介绍。

背后的原因

StackOverflow上找到了答案:

Yes, this behavior is due to Chrome locking the cache and waiting to see the result of one request before requesting the same resource again. The answer is to find a way to make the requests unique.

也就是说,Chrome 特意做了这样的设计。对于连续的相同请求,Chrome 会阻塞后面的请求,直到前面的完成。通过判断前面的请求返回的 Header 里面的缓存设置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缓存实验

  • 服务端设置缓存 2 秒

    在服务端的接口返回代码中配置缓存时间

    res.set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2");
    

  • 服务端设置不缓存

    res.setHeader(
        "Cache-Control",
        "private, no-cache, no-store, must-revalidate"
    );
    

  • Chrome 开发者面板设置Disable Cache

最后的疑问

为什么打开和不打开谷歌开发者控制台,行为会不一样了?

其实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干扰项一度成功阻止了我发现问题的本质。当我们在开发前端项目的时候,代码的改动希望能够实时地反应到网页上,而不是受到浏览器缓存的影响,但是我们发现往往刷新页面的时候没有真的去服务端获取数据,还是老的信息。于是,我们会去配置一个选项,将Disable Cache设置为true。也就是说,在开发环境下,缓存是被禁用了的,也就不存在等待第一个请求返回然后判断其 Header 里面Cache-Control设置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打开谷歌开发者控制台,请求没有等待,立即执行了。

點(diǎn)擊查看更多內(nèi)容
TA 點(diǎn)贊

若覺(jué)得本文不錯(cuò),就分享一下吧!

評(píng)論

作者其他優(yōu)質(zhì)文章

正在加載中
  • 推薦
  • 評(píng)論
  • 收藏
  • 共同學(xué)習(xí),寫(xiě)下你的評(píng)論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huì)繼續(xù)努力的~
掃碼打賞,你說(shuō)多少就多少
贊賞金額會(huì)直接到老師賬戶
支付方式
打開(kāi)微信掃一掃,即可進(jìn)行掃碼打賞哦
今天注冊(cè)有機(jī)會(huì)得

100積分直接送

付費(fèi)專(zhuān)欄免費(fèi)學(xué)

大額優(yōu)惠券免費(fèi)領(lǐng)

立即參與 放棄機(jī)會(huì)
微信客服

購(gòu)課補(bǔ)貼
聯(lián)系客服咨詢優(yōu)惠詳情

幫助反饋 APP下載

慕課網(wǎng)APP
您的移動(dòng)學(xué)習(xí)伙伴

公眾號(hào)

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慕課網(wǎng)微信公眾號(hào)

舉報(bào)

0/150
提交
取消